首页 > 科普天地 > 正文

藏羚羊迁徙之谜

作者:时间:2017-03-18点击数:

藏羚羊迁徙之谜

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解释。不过,从动物行为学来分析,藏羚羊的迁徙也是为了种族的生存和发展。这可能跟气候变化有关,母藏羚羊需要更多的养料来满足肚中羔羊的生存,一代一代形成了这种迁徙的习惯,并记忆在基因中。这是一种猜测,比较令人信服。

适者生存,大自然总是倾向于使动物最有效地传递它们的基因。不只是藏羚羊,自然界中许多动物都会年复一年地离开它们的故土,长距离迁徙:每年6、7月间,上百万头的角马在茫茫的非洲大草原上迁徙3000公里,寻找东面印度洋的季候风和暴雨所带来的充足水源和食物;每年夏季,蓝鲸从赤道迁徙到南极附近的水域吃它们最喜欢的虾;每逢秋天,北极燕鸥便从欧洲北部海岸成群结队地飞往远在1.8万公里外的南极浮冰区过冬。路途的遥远、环境的恶劣和天敌的威胁淘汰了一些老弱病残者,存活下来的优秀者继续背负着繁衍后代、传递基因的使命。

显然,迁徙行为对于藏羚羊种群的生存和繁衍是有利的。但是至今还没有人能够给出明确的迁徙原因。过去,人们猜测卓乃湖和太阳湖等地水草丰美,天敌少。丰富的食物、相对安全的环境有利于藏羚羊的生产和生长。可是2002年10月在卓乃湖实地考察发现,虽然湖的周围植被比较茂盛,但是外围大部分地区寸草不生,食物资源并不充足。另外,狼和猛禽等天敌一直尾随在迁徙的羊群后面,根本不存在安全不安全的问题。

还有人认为是由于可可西里历史上曾经有过大的地质事件发生,比如洪水,将藏羚羊逼到了这里。可是很快就被推翻了,因为这些地质事件应该会导致全部的藏羚羊一起迁徙,然而事实上只有雌藏羚羊才进行迁徙,大部分的雄羊可能是因为不与雌羊争夺食物而不迁徙。

最近,人们又猜想,卓乃湖和太阳湖的水质可能含有某种特殊的物质,有利于藏羚羊母子的存活;而且,藏羚羊集中产羔后,离开产羔地,有可能回到种群不是以前它所在的种群。这样会利于基因之间的交流,增加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从而有助于藏羚羊种群的延续。究竟这些想法能不能成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例如: 1.可可西里东部与西北部及长江源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西部湖泊众多,是长江北源楚玛尔河的发源地区,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植物生长不均匀,生活于东南部的母藏羚羊把产羔地选在这里的太阳湖、库赛湖、卓乃湖和豹子峡等地。东部海拔较高,而三江源保护区的海拔相对较低,气候环境温暖舒适,母羚羊更喜欢生活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地方。因此,母羚羊为了明确的方向性宁愿长距离迁徙,但公路、铁路刚好将它们隔开。

2.迁徙路线与河道有关,藏羚羊喜欢在楚玛尔河两岸活动。楚玛尔河横贯可可西里的中、北部,有近一半的河段在青藏公路以东,是一条季节性河流。

3.由于前些年西北部大量产羔期的藏羚羊被猎杀,迫使藏羚羊向东转移而越过公路去栖居。但青藏公路日渐密集的车辆形成一道流动屏障,藏羚羊很难穿越。除了采矿、采油等干扰外,2002年进青藏的建设人员就有10万左右。10年前格尔木还只是一个人类聚居点,而现在已是相当繁华的城市。人流的涌入或许并未充分考虑该地区的生态承受能力和对野生动物生存的影响。

虽然公路和铁路所占用的青藏高原面积比率微乎其微,但由于主要栖息地的破碎化,限制了动物潜在的散布需求和繁殖能力,降低了动物的觅食能力。它们需要在广泛散布或季节性的资源如青草、水源等生境中自由移动,一种特定的资源仅能维持一年中的几个星期,一些地方几年中动物们仅光顾一次。但当生存环境破碎后,野生动物无法靠迁徙去获得高寒草地上的稀有资源。这迫使它们在已经不适宜的生境里过度啃食,最终导致食物缺乏和种群的消亡。

河北地质大学学生科技工作办公室主楼401 电话:  0311-87207092
河北地质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东裙楼116 电话:  0311-87207772 QQ:592309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