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天地 > 正文

【全国科普日】放射性核污染,新的杀手

作者:时间:2023-09-28点击数:

近期,日本排放核污水一事一经报道,立刻引发国际的广泛关注。而最近,在一篇篇生态保护的文章中,一个名词再次从历史上蹦了出来——放射性核污染。

放射性污染是指因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排放的放射性物质,使环境的放射性水平改变,从而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相对其他污染,与我们接触时间最短,它是50年代后出现的新名词,当时人的活动使得人工辐射和人工放射性物质大大增加,而因为初期的利用不当,也导致了很多污染事件。放射性污染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1)核利用。如大国重器原子弹,核电站等

(2)放射性同位素使用。

(3)伴生放射性矿物开采。

放射性污染是在众多污染中最难治理的:

(1)放射性对人类的影响是短期内不可查的,人的感觉器官不能直接察觉到放射性污染。    

(2)放射性核素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可以进入一些器官,组织。

(3)放射性活度只靠自身衰变得以减弱,现如今还没有有效方法控制放射性活度。

日本政府的这一决定将会给全球环境和人类带来潜在威胁,其排放的核污水中含有极多的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将会随着洋流运动,从而扩散到全球海洋,到时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将面临一次挑战,此举对海洋生态环境和生物健康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

日本政府选择经济代价最小的排海方案,却把核污染的风险转嫁给全世界,这种把经济算计凌驾在各国民众健康之上的行为,充分凸显一些日本政客的自私自利和冷漠无情。

参考资料:《科普中国》《光明网》


河北地质大学学生科技工作办公室主楼401 电话:  0311-87207092
河北地质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东裙楼116 电话:  0311-87207772 QQ:592309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