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本的“海豚湾”——太地町海豚捕猎又一次引发了我们的关注。以宽吻海豚为代表的小型鲸类并不濒危,其数量也并未遭受捕猎的威胁,合理有限无痛猎杀原本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海湾围猎这一猎杀方式并非如此,而且很多海豚并没有快速处死,而是被送去了世界各地的水族馆。在这里,它们的命运,恐怕更加凄惨。
海水为谁而红
又到了每年太地町海湾被血染红的日子。日本和歌山县太地町,以海豚湾之名为世人所知。
海豚湾,因路易·西霍尤斯(Louie Psihoyos)指导的纪录片THE COVE闻名于世,这部片子获得了第82届奥斯卡奖最佳纪录长片奖。
从艺术和观点输出的角度来说,这部影片是十分成功的。互联网上也因此出现了一浪又一浪的针对捕鲸行为的谴责。压力如此巨大,以至于在2009年“太地町海豚捕杀季”里,除去被卖给各国海洋馆用作表演的之外,不少宽吻海豚(Tursiops truncatus)被放回了大海。根据一个叫做“保护日本海豚”(Save japan dolphins)的机构统计,2011-2012年度太地町捕杀的海豚数量约为756头,而电影上映前的2008-2009年度,这一数据是1484头。请注意,虽然日本渔民的捕鲸行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但其实大规模捕杀小型鲸类的行为并不只出现在日本,丹麦、加拿大等国也存在类似的“屠杀”。他们的猎捕对象分别是长肢领航鲸(Globicephala melas)和一角鲸(Monodon monoceros),场面之血腥并不亚于太地町——只不过,相比丹麦的法罗群岛,日本捕猎的商业化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丹麦法罗群岛的捕鲸活动,捕杀对象是长肢领航鲸。
而且,和丹麦等地的快速直接猎杀相比,日本无论是捕猎过程还是鲸的结局,都要复杂得多。
合法的捕猎行为,与残酷的屠杀方式
日本和鲸、特别是大型鲸类之间的关系,一直争议不断。日本渔民每年都会绕开国际捕鲸委员会(IWC)的禁令,以“科研”为幌子到南大洋猎捕灰鲸、大翅鲸和长须鲸。这确实是一种可耻的行为,那些大型鲸类的生存状况十分糟糕,现存的大翅鲸可能已经不足12000头,而且它们的繁殖率很低,这使它们的种群恢复速度极慢。
问题在于,包括海豚在内的小型鲸类,和大型鲸类的命运并不相同。目前日本、丹麦和加拿大的小型鲸类捕杀行为,本身确实是合法的,也难以站在生态角度谴责——因为它们的数量并未受到捕猎的影响。
《海豚湾》这部电影中多次指责IWC不把宽吻海豚等小型鲸类列入禁捕名单,但IWC这样做确实有理由——宽吻海豚分布极广,十分常见,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它列入“无危”,并估计全世界种群数量至少也有600,000只,西北太平洋约有168,000只,哪怕仅日本海岸也有4万只,太地町的捕杀量无法造成影响。将其列入禁捕名单,似乎并不合理。
当然,海豚在动物界里相当聪明,上翘的嘴唇又让人觉得它们好像永远在微笑,但是这些显然不能构成摧毁他人传统和经济模式的充分理由。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基于生态保护和动物福利的原则,确保这一捕猎没有对整体种群产生冲击、确保捕猎过程不对动物产生折磨和痛苦。显然,把海豚驱赶到狭小的海湾里,数天不供给食物,这样的具体捕猎方式违背了动物福利的基本原则。但是很多海豚没有变成盘中餐,而是被卖给了世界各地的水族馆动物园,这样它们经历磨难总该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了吧?
并非如此。
阶下囚好过盘中餐?
呆在水族馆里会比出现在餐盘里更幸运吗?自1938年第一个以海豚表演为卖点的水族馆开业以来,类似的商业机构在世界各处遍地开花。看过海豚表演的读者很难想象它们的真正处境。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欧美各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以保证这些海洋哺乳动物演员的基本生存。按照欧洲水生哺乳动物协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Aquatic Mammals)制定的规范,一个容纳5只海豚的水池最小面积为275平方米,水深不得低于3.5米。换句话说,比人体量大一倍的海豚的最小生存空间仅有50平米大的一间房子大小。你可以想象一下,它们在那里生活得多憋屈。科学界也早有是否应该禁止海豚展演的讨论。(2011年4月29日《科学》文章《把海豚养在海洋馆合适吗?》)
终于,1985年澳大利亚政府出台报告,建议停止鲸类表演;同年维多利亚州成为第一个全面禁止海豚表演的州。1993年,英国最后一家海豚馆关门。2005年,智利和哥斯达黎加下令禁止一切鲸类的圈养活动。
海豚湾里被活捕的海豚,近半死在中国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海豚馆”正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随之而来的是媒体上隔三差五可以见到这样的“感人故事”———人们又成功把异物从海豚的胃里取了出来。曾经有一位海洋哺乳动物饲养员这样对我抱怨:“好好的海豚,谁会没事儿吃气球玩儿呢?”。
此类报道屡见报端,背后的数字却不为人知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自然保护监测中心(UNEP-WCMC)的数据,从1975年到2012年,日本报告出口了668头活海豚,其中,330头出口到中国大陆,46头到韩国,34头到美国,27头到香港,25头到台湾,其它国家进口数量较少。由于缺乏监管,国内饲养的鲸类的处境我们并不了解。在国内一家大型动物标本制作机构的库房里,我看到了很多来自国内各个海洋馆的鲸豚尸体标本——宽吻海豚、白鲸、长肢领航鲸。
2010年2月24日,在美国奥兰多海洋世界,29岁的雄性虎鲸(Orcinus orca)“体力控”(Tillikum)将女驯兽师道恩·布兰楚(Dawn Brancheau)拖入水池溺死,这起悲剧被拍成了纪录片《黑鱼》(Blackfish)。虎鲸是体型最大的海豚,也许“体力控”只是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告诉人们,虽然它们嘴角永远迷人的上翘,但它们并不高兴。
从《海豚湾》到《黑鱼》,鲸豚表演背后的黑幕正在被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