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塑料也因可塑性强而被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常见的食品袋、塑料饭盒等都是塑料。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制造了“白色”麻烦。由于塑料自然降解极其困难,以至于埋于地下数千年也不能完全腐烂分解。而在塑料中还存在一类隐形的“杀手”——微塑料!它藏在我们身边于无形,却危害巨大。通常认为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即为微塑料,实际上很多微塑料可达微米乃至纳米级,肉眼是不可见的,因此也被形象地比作海洋中的“PM2.5”。看似微不足道却也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次生微塑料是由大型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造成分裂,体积减小而成的塑料颗粒,这部分由陆地塑料垃圾,海洋旅游、海洋渔业以及船舶运输、海上钻井平台等海上作业带入。
微塑料会随着洋流在海洋中扩散,改变海洋的生态环境,随后进入海洋生物食物链,对海洋生物造成危害。由于微塑料细小甚至肉眼难以看见,会被海洋中的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所误食。然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随着食物链层层传递,最终会进入人类食物链。非洲联合银行的数据显示,超过250种海洋生物消化系统中发现塑料制品的踪影。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在2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常见鱼类采样中,90%的鱼类样本中都发现了微塑料。最新研究证实,即使深达1800米的海底深处都有海洋生物在吞噬微塑料,表明微塑料对地球环境的破坏性影响远超出想象。
除了对地球的影响,微塑料对人类自然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据研究表明,人类平均每周要吃掉2000颗微塑料,组合起来相当于一张信用卡。日常生活中的瓶装水、袋装奶,甚至早上吃的被塑料袋装着的油条、还有一次性外卖盒都与微塑料有关。我们进食的过程中,嘴巴碰到这些塑料制品,微塑料就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摄入体内。这种通过与人体接触,而使人体摄入微塑料的途径,可以通过减少使用塑料制品或者提高技术解决。
但还有许多摄入微塑料方式,令人防不胜防。比如漂浮在空气中、犹如PM2.5一般的微塑料颗粒。它们穿过肠壁、进入血细胞和器官。也就是说,最小的微塑料可以进入血液、淋巴系统、甚至肝脏。如果肠道残留微塑料,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
有人就要问了,微塑料进入人体后,到底会对人体产生什么危害呢?虽然,到目前为止,确实仍未有明确数据说明微塑料对人体所造成的具体危害。但人类作为食物链最顶端的生物,通过时间的积累,这些难以在人体中消化的小颗粒终将对人体产生难以预计的危害。如何在污水、垃圾中进一步清除微塑料,还需要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